巴马盘阳河——长寿之河
巴马盘阳河发源于凤山县境内,流经巴马后经大化乙圩注入红水河,全长150公里,巴马境内80多公里,是巴马县境内的河流,巴马县60%的人口居住在盘阳河两岸,是巴马自然条件最为优越、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地方,因此,盘阳河成为 巴马的象征,被称为巴马的母亲河。又因盘阳河两岩的百岁老人密度,分布最广,盘阳河也称长寿河。
巴马盘阳河流域高山纵横交错,地表起伏有致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,年平均温度10摄氏度以上达10个月左右,22摄氏度以上达6个月左右,因为气候条件温暖湿润,盘阳河流域的杆物种类繁多,高达2000多种以上,成为天然的植物王国。更为重要的是,盘阳河流域的空气特别清新,几乎无丝毫污染,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负氧离子,平均达2万个每立方厘米。盘阳河南省流域的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锰、锌、铜、钼、镍、铬、镉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。
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,造就了巴马大批的长寿老人。从一九六四年第二次到一九九〇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,先后在巴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百岁老人174名,八九十的到处都是。一九九一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年会上,巴马被确认为继前苏联的高加索、巴基斯坦的罕萨、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、中国的新疆之后的第五个长寿区。其百岁老人的长寿率为五个长寿乡之首。
巴马盘阳河流域民风淳朴,这里的人民不论哪个民族,都是性格开朗,热情好客,尊老爱幼,勤劳简朴,乐善好施。
这里的土特产地极其丰富,香猪、山茶油、油渔、珍珠黄玉米等等都闻名在外。
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,盘阳河流域的各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、饮食文化、服饰文化等等,在广西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。